公司新闻
2月27日
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
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圆满落下帷幕
四川体育代表团最终获得
32金26银29铜共87枚奖牌
参赛人数、金牌总数、奖牌总数
均列全国第三位
创造四川省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
历史最好成绩
成都籍运动员表现出色
为四川冰雪取得突破作出贡献
成都籍运动员李坤在十四冬获得2金2银
1
成都籍运动员表现抢眼
未来有望站上更高舞台
“十四冬”比赛中,成都籍运动员表现出色,李坤、潘禹辰、邱冷、于森、赵梓羽、张博雅、于昕鹭等人均站上了领奖台。
19岁的李坤,无疑是本届赛事最耀眼的成都籍运动员。他分别在短道速滑青年组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和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夺得金牌,在男子500米决赛和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银牌,一人独得2金2银。
李坤(左三)
2月25日,在波兰格但斯克举行的2023-2024赛季短道速滑世青赛中,李坤又与队友一起为中国队获得混合接力2000米金牌和男子3000米接力银牌。正值上升期的李坤,也是成都短道速滑项目的冬奥希望,期待未来他可以站上更高舞台。
24岁的潘禹辰,虽然在冲线时被撞倒,但依旧有惊无险地夺得了自由式滑雪公开组女子障碍追逐赛金牌。为自己的第二次全国冬季运动会之旅,画上圆满句号。
潘禹辰
邱冷
26岁的邱冷,面对劲敌放平心态超常发挥,在单板滑雪公开组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摘得铜牌。
四川女子冰球队 | 图源:新华社
赵梓羽、张博雅、于昕鹭三名成都籍运动员,则帮助四川青年女冰拿到了“十四冬”女子冰球青年组银牌。今年1月,三位姑娘还代表中国队征战了在荷兰举行的U18女冰世锦赛,并联手奉献了11粒进球和11次助攻,为中国队重返甲级立下功劳。此外,于森在1月和搭档刘思宇一起,斩获了“十四冬”冰壶青年组混双项目的银牌。
2
筑巢引凤,省市共建
四川冰雪发展在成都蓄力
除了在“十四冬”比赛中为四川争金夺银,成都还在冬季项目人才引进培养、训练服务保障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。
2019年,四川省体育局通过广纳全国优秀冰雪人才,成功引进多位国家级教练员和知名运动员,迅速建成短道速滑、花样滑冰、女子冰球、冰壶、单板滑雪、自由式滑雪、冬季两项、速度轮滑、滑板等9个项目共10支专业队,为“十四冬”取得历史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“十四冬”备战期间,四川代表团共与11个省市、6家高校和俱乐部进行合作,联合培养苏翊鸣、齐广璞等奥运冠军、世界冠军、全国冠军90余人,他们共为四川夺得19金20银23铜共62枚奖牌,联合培养成绩位列全国第二。
苏翊鸣获得十四冬公开组男子大跳台金牌 | 图源:川观新闻
这其中,就有不少运动员落户成都,或长期在成都训练。以“十四冬”双金王苏翊鸣为例,去年,苏翊鸣累计在成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14米大跳台上进行了2个月左右的常规训练,为他去年参加世界杯及今年“十四冬”取得佳绩奠定基础。据统计,去年尖锋旱雪14米大跳台共接待了四川、北京、吉林、黑龙江等13支省级队伍,以及两支国家队和一支国外队伍,共计160余名运动员训练。
近年来,成都合理布局冬季项目训练基地,不断加强省市共建,通过优良政策吸引人才落户。为备战“十四冬”、杭州亚运会、广西学青会、成都世运会等重大赛事,成都冬季项目持续引进具有较高运动天赋和运动水准的专业运动员,去年共有速度轮滑、短道速滑、单板滑雪、女子冰球、花样滑冰等项目25名运动员落户成都市。从2020年至今,成都已为省队、国家队培养和输送冬季项目运动员50余人,仅在去年成都市运动员就获得了全国性和国际性大赛冠亚季军100余项,张振海、潘郅远、李坤、宋嘉华、邱冷、潘禹辰、赵梓羽、张博雅、于昕鹭等就是其中代表。
冰球等冰雪项目项目广泛走进成都校园
成都选手张振海在杭州亚运会速度轮滑比赛中,获得男子10000米积分淘汰赛亚军 | 图源:体坛报
作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,如今成都已成为撬动四川冰雪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,冰雪运动氛围持续火热,举办了一系列全国性冰球赛事、省运会及省锦标赛冬季项目赛事。目前,成都冬季项目场馆数量已达60余处,冰雪运动人口60余万人,在全省范围内处于领先。